治疗方法:
取穴:主穴: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关元、气海、血海、膈俞。随证配穴:脾虚寒凝:加脾俞;肝气郁结:加阳陵泉、太冲;肾气不足:加肾俞。
操作方法:用9号注射针头作套管,0.35mm×50mm的毫针剪去针尖作针芯,常规消毒局部皮肤,镊取一段1~2cm已消毒的00号羊肠线,放置在针头的前端,后接针芯,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,右手持针,刺入所需的深度;
当出现针感后,边推针芯,边退针管,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,针孔处覆盖创可贴。 于每次月经前3~5天进行治疗,每次埋线3~5日。
埋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,是集多种方法(针刺、放血、埋针、穴位)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。
它通过针具与羊肠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,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人体内,以达“疏其气血、令其条达”的治疗目的。
埋线时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,防止感染,注意术后反应,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。
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(异性蛋白)刺激,在1~5天内埋线穴位处和全身可出现酸、麻、胀、困的“针感”反应,有的局部可出现红、肿、痛、热等无菌性炎症反应,少数病例反应较重,有的切口处有少量渗出液,亦属正常现象,一般不需处理。
若渗液较多,凸出于皮肤表面时,可将乳白色渗液挤出,用70%酒精棉球擦去,覆盖消毒纱布。施术后患肢局部温度也会升高,可持续3~7天。
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反应,即埋线后4~24小时内体温上升,一般约38℃,局部无感染现象,持续2~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。
埋线后还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多形核细胞计数的增高现象,应注意观察。个别病人对羊肠线过敏,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、瘙痒、发热等反应,甚至伤口处脂肪液化,羊肠线溢出,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。
本法治疗少女痛经疗效确切,不引起任何不适与不良反应,深受病人的欢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