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方法:
方药:膈下逐瘀汤加味,当归15g, 川芎12g, 赤芍12g,桃仁12g, 红花12g, 枳壳10g, 延胡索10g, 五灵脂12g, 丹参12g, 乌药10g, 香附8g, 甘草6g, 经期附件有包块者加三棱10g, 莪术10g。
用法:每日1剂水煎服,日3~4服。经期前2日开始服药,每月10剂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。
重度痛经患者可配合西药对症治疗,解痉、止痛,阿托品0.5mg肌注,可待因60mg口服。
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是妇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发病率较高,且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、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,子宫内膜异位痛经的西医病理是异位的内膜在性激素的作用下,发生周期性出血。因血不循经,不能正常排出体外,蓄积于下焦,中医称为“离经之血”即瘀血。
大多数患者主要体征为舌质紫暗或有瘀点、瘀斑,中医认为瘀血阻滞下焦,致气机不通,“不通则痛”则发为痛经,可见瘀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和体征的关键,冲任包脉因瘀血而功能失调,经络阻滞,冲任气血不通,故见痛经。
瘀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本质。中医认为“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”,血瘀影响气机的运行,导致气滞血瘀,经脉气血运行受阻,不通则痛,在此学术思想的指导下,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癥瘕、理气止痛而立论,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。
方中以枳壳、乌药、香附理气调肝,当归养血和血,有祛瘀血不忘扶正之意,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丹参活血行瘀,延胡索、五灵脂化瘀止痛,三棱、莪术破血行气,化瘀消癥瘕,甘草缓急调和诸药,全方使下焦瘀血消散,瘀去热清,气畅痛止。
中药通腑调气,化瘀活血,使下焦气血运畅,痛经诸症得以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