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方法:
①痛经片药物组成:肉桂10 g,三棱、莪术各9 g,红花12 g,当归12 g,丹参15 g,五灵脂10 g,木香10 g,延胡索12 g。将上药混合粉碎成面,加适量黏合剂制成软材,挤压过筛制成颗粒,干燥,整粒,压片,每片相当于生药0.5 g。
用法:早晚各服4片,于月经前5日开始服药,服至月经第3日,总量64片,连服3个月经周期。
②取穴:关元、中极、气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用法:诸穴均用平补平泻,每日针刺1次,针刺治疗于月经前5日开始,到经行第1日止。连续3个月经周期。
现代医学研究证实,原发性痛经的病理机制与子宫内膜中的前列腺素有关。痛经患者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尤其是前列腺素F2α(PGF2α)和前列腺素E2(PGE2)较正常妇女明显增高,且内膜中前列腺素(PG)浓度越高,痛经也越严重。前列腺素的刺激导致异常的子宫收缩,从而使子宫缺血缺氧,引起痛经。西医采用镇痛镇静、解痉药,或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,只能缓解症状,疗效难以持久。
中医学认为,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冲任通道不利,胞宫气血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;或冲任胞脉失于濡养,不荣则痛。临床所见痛经以前者为多。妇女在经期前后受寒淋雨、涉水、饮冷,或感受寒湿之邪,则经脉气血为寒凝阻滞,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,导致痛经发作。
在治法上根据“欲调其血,先调其气”,拟痛经片温通化瘀、行气止痛。方中肉桂温经散寒;三棱、莪术、红花活血祛瘀;五灵脂、木香、延胡索理气止痛;当归、丹参养血活血。药味以温药居多,然丹参其性苦寒,使方药既有温通作用,又不过于燥烈。 配合针刺治疗通调冲任,理气和血。关元、中极属任脉经穴可温养冲任,气海可调一身元气,气行则血行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脾气旺则血有所统,故配取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现代药理研究证实,温经散瘀类药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素2α的活性和解痉作用,能增加血液灌流量,改善微循环,使子宫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,减轻或使痛经消失。故痛经片中诸药配合有解痉、镇痛之作用,配合针刺治疗痛经有较好的疗效。